攝影,如何解決摩爾紋和閃屏?
閃屏和摩爾紋是非常讓人煩惱的問題。閃屏比較好解決,摩爾紋不好解決。先說一下,啥是閃屏(刷屏),啥是摩爾紋?經常有攝影攝像,把這個搞混,以為閃屏是摩爾紋。
一、閃屏的問題
(1)、閃屏是個啥?閃屏,其實叫刷屏更合適一些。就是一些黑色條紋、白色條紋不停地往上滾動。
閃屏的紋路特徵:
[a]、是直的,線型的、一條條的;
[b]、不停地滾動。
這是閃屏和摩爾紋的最大區別。摩爾紋:通常是不規則的,比如弧形的;第二,摩爾紋,你攝像機不動,摩爾紋一般是不動的;你攝像機微晃,摩爾紋跟著晃。幅度也很誇張。
(2)、閃屏的原理是啥?如何解決?閃屏不只是出現在拍攝LED螢幕時,你拍燈光,拍電腦螢幕,照樣可能出現。原理是啥?
主要原因是LED螢幕的刷新率和你攝像機的快門速度不匹配。比如led刷新率是50hz(就是螢幕每秒刷新50次,即1/50秒刷新一次),你的快門如果是1/60(平時我們通常說是60),那就可能出現閃屏的問題。
解決辦法:
[a]、快門速度和LED螢幕的刷新頻率保持一致!!或者是它的整倍數。比如螢幕的刷新率是50hz,你就快門50;螢幕刷新率如果是60hz,快門也調60;現場你不用問大屏的人,你的刷新率是多少,就快門50和60試一下就可以。
[b]、有的螢幕的刷新率不是常規頻率,這時候攝像咋調都沒用。可以問大屏老師能不能把刷新頻率改成50hz或者60hz,大屏老師如果不願意改,或者改不了,也沒轍。只能後期處理了(後期別哭)。
[c]、有時候只調快速速度也是不行的,微單有時候還得調製式。就是PAL制和NTSC制式調一下。P制就是中國和歐洲的電視廣播制式。N制就是美國和日本、臺灣的電視廣播制式。攝影機的菜單裡都有,P制不行就試試N制。
[d]、使用有全域快門(全域快門)的微單(電影機),比如索尼的α9 III 。全域快門,可以有效消除閃屏。原理:全域快門在同一瞬間完成整幀曝光,無論螢幕刷新率如何,畫面始終呈現完整的一幀內容,從而消除條紋。
二、摩爾紋的解決:
閃屏說完了,該說摩爾紋了,這個讓好多攝影攝像咬牙切齒。搞不好,主辦方還覺得你不專業。
(1)、摩爾紋是個啥?為啥會產生?先來看本貓拍電腦螢幕的這個圖。

看到了吧,這種花花綠綠,不規則的紋路,就是摩爾紋。看我怎麼把它消失了。
變!

呀哈,摩爾紋不明顯了吧。那摩爾紋為啥就沒有了呢?先說摩爾紋為啥有?簡單點說:就是螢幕是一個個點組成的;相機的cmos也是一個個的點組成的。
結果就是CMOS的網格對上大螢幕的網格,CMOS的條紋對上了大螢幕的條紋。當網格、條紋等相互重疊時,就會形成低頻的干涉條紋。就是我們說的摩爾紋。還有一些別的原因,比如空間採樣等,我這智商理解不了,就先忽略了。
(2)、那怎麼解決摩爾紋?
2.1、讓螢幕不清晰不就可以減輕了?
2.2、距離和角度,讓他們的條紋、網格別正好對上不就Ok了?
所以解決辦法就是:
(1)、調整距離。
[a]、把攝像機往前推一點,或者往回拉一點,通過調整距離,來測測在哪裡不明顯。 一般你往回拉的時候,螢幕的點陣沒那麼清晰了,就是點和點連成片了,攝像機也看不清楚那些圖元點了,就能好點(但也不一定)
[b]、攝像機和被拍攝者之間近一點(拍攝距離小),被拍攝者和螢幕遠一點(背景距離大),也可以弱化摩爾紋。
(2)、調整角度。
攝像機的角度輕輕轉一點,也能有效緩解,我剛剛還試了一下,不過你別轉大了,拍歪了,讓客戶扣你錢。
(3)、讓LED的螢幕變模糊。怎麼讓LED的螢幕表模糊?你讓大屏變模糊,他不要揍你。方法是:用大CMOS的攝像機和長焦;還有人和背景站的遠一點。
說人話就是:
[a]、用微單或者電影機拍攝呀,或者訊道。這些全畫幅的微單,CMOS比較大,虛化就好,再加上一個長焦鏡頭,特寫的時候直接把背景虛掉,啥點陣不也看不見了,哈哈。所以這個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特寫的摩爾紋。訊道機的CMOS比較大一點,是2/3英寸的,相對也好一些。特別是比如bmd的g2 ,焦點本來就淺薄,所以也可以比較好的避開摩爾紋。不過焦點太淺,你也要特別小心,就是別把演講人也虛掉了。嗯,所以用大CMOS 的機器,自動對焦的效果要好。只靠手動,很容易跑焦。
[b]、調整焦點。如果你用x280這種攝像機,拍LED螢幕,一定要手動的,免得焦點對到led螢幕上,更容易出摩爾紋,而且還虛焦了不是?所以焦點一定要手動對人身上,這樣焦點是實的,也把背後的螢幕稍微虛化了一點。
[c]、低通濾鏡和絲襪。有的相機有低通濾鏡,也可以降低摩爾紋;其實就是通過降低清晰度,來減弱摩爾紋;
順著這個思路,你也可以用絲襪(不一定是美女的),拉伸後擋在前面鏡頭前面,或者用高透明的薄膜、塑膠袋套在鏡頭前,也可能降低摩爾紋。(絲襪的編織紋理能輕微擴散光線,模糊螢幕圖元的銳利邊緣,從而降低頻率衝突的可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