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軌衛星本身就有製造成本相對較低,活用度高的優勢。隨著衛星越做越小,一台火箭能搭載的衛星數量也就越多,就以馬斯克旗下的 SpaceX 發射系統來說,一台火箭至少能夠裝載60顆衛星。同時,科技彌補後天不足,一顆衛星訊號覆蓋範圍因為射頻元件技術突破(高通量衛星),變得更加廣泛,以此降低門檻。
全球太空龍頭準備好了
全球低軌衛星計畫加速進行,目前主要四大低軌衛星營運商分別是美國 Starlink、今年甫完成合併的 OneWeb、加拿大 Telesat,以及 亞馬遜 (Amazon)底下的 Project Kuiper。它們加速布局,間接推升低軌衛星風潮。
台灣低軌衛星太空對即將爆發!!!
台灣正式進軍低軌衛星,去年2023接連發射氣象衛星,以及鴻海的自製衛星也順利發射升空連線,政府則大力推動相關計畫,要布局低軌衛星鏈,打造「太空國家隊」,最終目標就是要能夠有自製並且發射衛星能力。

低軌衛星LEO, 中地球軌道衛星MEO , 地球同步軌道衛星GEO, 高橢圓軌道衛星HEO
高軌衛星和低軌衛星的區別主要是軌道高度差別。
所謂高軌就是距離地球36000公里左右的軌道,這條軌道也稱為地球同步軌道或者地球靜止軌道。這是因為在這條軌道上,衛星繞地球一圈的時間為24小時,而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也是24小時,所以説衛星和地球的自轉周期相同,加上它們的運行方向相同,所以在地球上看衛星就好像不動。所以我們稱它為地球靜止軌道。
它可以在某一個地區上空定點,使衛星的天線指向另一個固定的地區,這樣就能實現兩地的通信。
高軌衛星站得高、看得遠,理論上1顆衛星可覆蓋接近1/3個地球表面,3顆衛星即可覆蓋全球除兩極以外的地區,但由於距離太遠,信號損耗太大,一般來説,需要地面設備有較大的天線和用較高的功率發射信號。
低軌衛星一般距離地表在幾百公里到兩千公里左右距離。
近年來,低軌互聯網衛星開始流行,並大規模組網。低軌上運行的互聯網衛星信號損耗小,但低軌衛星運行速度相對地面運行速度高,超過7公里每秒,所以需要大量衛星組成星座來進行連續覆蓋。


亞太6E衛星 134度E

SPACE-X 低軌衛星

SPACE-X 低軌衛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