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克信醫師 降龍十八掌調音

蔡克信醫師 降龍十八掌調音

嘉年華視聽工作室調音擺位,使用蔡克信醫師傳授的十八掌擺位法,可以充分的把器材的潛能完全發揮出來。

在徵得蔡醫師同意後,我們將蔡醫師著作的《 調音秘笈 》十八掌擺位法的施作方式摘錄如下:

<<< 第一掌 >>>

調喇叭的第一步,是決定您聆聽的皇帝位。作為訓練,您不妨將喇叭擺靠背牆開始。(許多人喜歡如此擺位似乎有豐滿的低音,其實是虛胖。)若要快速,則可從1/3空間處或視覺優處開始。原則上喇叭間距不超過3.5公尺。首先,喇叭不轉角,正面朝前,所謂內投(toe-in)或外投(toe-out)留到最後微調之用。第1招先檢視喇叭左右是否接對。看似理所當然,接反卻是在音響展或音響店常見的事實。這第1招【取自Stereophile Test CD2】,讓您檢視人聲或低音吉他是否發自左右喇叭之間正中,在音場較深處。假設中位偏左,您可將左喇叭住外移,或右喇叭住內移,或右喇叭往前移。反之亦然。您要採取何種移法,可以人聲口型大小做參考。若太緊以拉開喇叭為宜,若太松則縮小喇叭間距。請記得,調正中間定位之後,才可以進行下一步。暫時不去考慮頻域平順與否。— 在嘉年華視聽中心

<<< 第二掌 >>>

第2招同樣取自【Stereophile Test CD2】,正相與反相的檢測。先是反相示範,您聽到的是懸在半空中無法理清的音像,即人聲或低音吉他聲沒有明確的輪廓。正相示範則可聽到音場正中輪廓明確的人聲或低音吉他聲音像。若非如此,應是喇叭有一隻正負接線接反。當然也有遇到擴大機喇叭端輸出弄反的情況。無論如何,以耳聽為憑。正相呈現極為重要,否則以下的調音即無意義。

<<< 第三掌 >>>

第3招對一般音響迷不重要,對要求極致調音者仍不可忽視。取自Chesky的測試唱片。在絕對(正常)極性,您應當聽出在音場正中小號獨奏以非常凝聚的形體吹出。在反轉相位,小號獨奏以稍寬的形體表現。這與反相完全沒有形體不同。您可反覆比較就能了解。若喇叭在正常極性出現反轉聲形,請檢查電源插頭正負是否插反。在目前電源大多採用3插頭的情形,極性反轉發生的機會大為降低。

<<< 第四掌 >>>

接下來的3招都是取自梅紐因解說的【管弦樂團的樂器】CD。在LP時代就有英、法、德語版。所有示範樂段都來自多位名指揮家與樂團的錄音,是認識音色與表現的絕佳參考。對於不了解何謂頻域平順的,我常建議用耳機(平價即可)聆聽這張CD內各種樂器的拉奏作為學習,因為它的每一節每一段音樂旋律頻域都是平順的。

在第4招,您可以在這張CD的弦樂部小提琴,聽到音場正中梅紐因的解說,這也可提供移動喇叭後隨時檢測正中音像有否偏離的參考。另外,音場左中有各種小提琴技法的示範,也可提供中音與高音延伸絕佳參考。不過,通常我會把這招放在低音調妥之後微調再用,特別是以toe-in或toe-out調節中高音域音像的結像度。

<<< 第五掌 >>>

第5招,大提琴,除了提供人聲正中定位參考,右側喇叭中與大提琴先拉出4個音符,然後才是獨奏大提琴的下行與上行旋律掃描,正可提供檢視右側喇叭低音域是否平順的參考。如果低音太多,就將喇叭離開後牆往前平移。直到低音適量。反之亦然。原則上,兩側喇叭同步移動。到最後微調時可只動單側。由於各個音響空間規則不一,調音完成,兩側喇叭呈現不對稱是極其自然的結果。

<<< 第六掌 >>>

第6招是低音提琴。同樣提供中間定位以及右側喇叭更低音域調整參考,也是先大提琴再出現低音提琴的頻域掃描,調整原則一如第5招。

<<< 第七掌 >>>

選自這張【大提琴與吉他二重奏】CD第13軌(Dotzauer的【Potpourri Op.21】)的第7招,是非常好用的一式。您只要聽第一樂章稍慢版,音場右中是吉他。大提琴從高把位到低把位的拉弓,正提供中頻到低頻的掃描,也是檢視左側喇叭中低音域平順與否的指標。若是大提琴的形體過肥不凝聚,表示低音過多,喇叭得離開後牆往前移。反之亦然。提醒您,移動喇叭時以公分計、並在地板上以膠帶作記號,作移位時過猶不及的參考。反覆運作直到頻域平順,實體明確。生手使用此招,起初不專注大提琴部分即可,等到心有餘力時,可同時兼聽音場右中的吉他。當調音正確時,吉他形體明確,撥弦的基音與泛音結構也會自然明確。

<<< 第八掌 >>>

第8招是取自【與低音提琴對話】第1軌,著名的羅西尼【大提琴與低音提琴二重奏】第一樂章。音場左中是大提琴,右中是低音提琴,提供左右喇叭低音域平順與否的評估。請注音大提琴拉弓的形體與低音提琴撥奏的量感,同樣看低音過多或過少,決定喇叭離後牆或近後牆的移位。在低音提琴尾段的拉弓擦弦若不清晰同樣是低音過多的表徵。若是左右喇叭大致平順,但形體稍大,則可將喇叭後緣往外作toe-out。如此可稍減低音並使音像較為凝聚。

<<< 第九掌 >>>

義大利The Bass Gang低音提琴四重奏技藝高超,唱片錄音更是發燒至極。選自其專輯【LaContrabassata】第8首,改編自古諾的《牽線木偶的喪葬進行曲》(Funeral march of a Marionette),四把低音提琴分居音場左前、左中、右中、右前。如果您在調音精準的喇叭四周行走,都會聽到非常清晰又平順的低音提琴頻域與纖毛畢露的弓弦際會。因此這一第9招通常用於調音完成,作為評估或細微精調之用。

<<< 第十掌 >>>

第10招選自兩位爵士大師的二重絕唱。低音提琴手Ray Brown在音場左中拉奏Monk著名的Round About Midnight旋律,吉他手Laurindo Almeida在音場右中撥彈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主題,爵士與古典,如慕如泣,溫馨對語,卻也是絕佳的調音參考樂段。請注音低音提琴在前半樂段的高把位線條,以及後半樂段的低把位潛沉、紮實與量感,都可作為調整左側喇叭離牆或近牆的指標。另外,音樂起頭的吉他獨奏,也要呈現實體感,清晰的音箱,以及撥奏可感的平順泛音結構。當然,在低頻有限或無超低音的喇叭,要調出左側平順下沉的低音提琴即可,切勿以膨脹低音誤作低域。

<<< 第十一掌 >>>

1970年代日本著名音響評論家菅野沖彥為Audio Lab Record混音製作一系列爵士唱片,後來也以CD復刻。2000年由Octavia唱片母帶重製並以SACD發行,音效明顯勝過CD。第11招與12招即采自其中專輯。第11招St.Thomas(【Side by Side】第7首)是由左喇叭貝斯,正中鋼琴,右喇叭鼓組演出的三重奏。調音仍以左側的貝斯(低音提琴)為指標,同樣以貝斯的音域(40-200Hz)加泛音是否平順,形體是否凝聚並且不緊不松決定喇叭離牆與近牆。中間的鋼琴提供史坦威的音色與質感參考,右側的鼓組為瞬應與高頻延伸評估。

<<< 第十二掌 >>>

第12招選自【對話】第一首的(鼓組與貝斯),作為調音或評估都非常實用。雖然是二重奏,由於採用近距離麥克風拾音,可說是鉅細靡遺。鼓組在音場後排橫跨左右,貝斯在其前左中位置,二者的音像雖大卻是呈相對正常比例。鼓組大鼓雖非巨大,其適度量與沉是中低域的參考,小鼓的鼓皮震動得呈現清透,敲鈸的瞬應要極利落,高頻動態要夠又要飄逸。刷鈸更是低音量解析的考驗。貝斯的撥奏一方可供低音域調校參考,其高把位的急撥弦振是否音階清晰又有餘韻,都是精細調音的絕佳指引。

<<< 第十三掌 >>>

人聲低音炮趙鵬的船歌,從序奏的叮噹與流水聲,即可評斷高音域的延伸與解析。接著從音場正中下捶的大鼓雖非巨大,卻是低音域足缺有無的指標。人聲除了提供中間定位參考,其唇齒聲也是中高頻是否過度強調或凸出的參考。從這第13招開始到第18招通常作為細微調音或評估系統之用,對初入門者並不建議由此開始。

<<< 第十四掌 >>>

1964年英國的笛卡唱片為營造更明確的三度空間錄音,於是有一系列所謂Phase 4 Stereo錄音出現。這張由Peco Pena領導的弗拉明戈樂團,是一活生經典之作。在調音精準的喇叭,第14招從左右喇叭往後展開一個方形落地木板舞台,一般錄音大多從喇叭後緣開啟音場,這一錄音 則是從前緣。您可以發現左喇叭前緣處有坐著的歌者,最後排有吉他手。四周有吆喝拍手群眾,音場中有動態舞者,都栩栩如生,來自四周的迴響更增加空間感。最重的是,從舞鞋踏跳木板或舞者跑跳,來自地板的反響即可判斷喇叭能達到低頻的程度,要完美展現,一定要有極低頻,30Hz是起碼。

<<< 第十五掌 >>>

挪威KKV唱片演錄俱佳,即使聽不懂語言文辭,也無礙美的感受,也是音響的最苛考驗。第15招選自【守護天使】,女高音與管風琴合奏專輯第4首的Som dend Gyldne Sool frembryder,即為例證。1689年的宗教民歌現代重編,在教堂的錄音,回音稍長卻完全不影響音符的清晰度。女高音居音場正中稍偏左未及左中,體型可以感受如真人在教堂的比例大小,她清秀又具穿透力的歌嗓極具感染力。伴奏的管風琴可以上窮碧落下黃泉形容,曲式之繁複又幻變,不諧和卻有序,既引人入勝更考驗音響系統的大小動態與解析力。

<<< 第十六掌 >>>

這一年輕弦樂團展現無比活力,整齊劃一,默契無間的音樂性與音響性。第16招即是選自其專輯中布列頓的《Simple symphony 第一樂章》,在極低殘響與直接透明的錄音中,提供您檢視系統的質感、解析、瞬應、頻域平順與整體平衡。

<<< 第十七掌 >>>

已故錄音大師John Eargle是音場派錄音的實踐與教育者。他在Delos唱片留下許多經典作品,也極有心選出其中曲段集成專輯,並逐曲解說音響聆聽。【SymphonicSound Stage】與這張【Engineer’s Choice】都值得音響迷按圖索驥。第17招即選自其中第7首的《葛立格的鋼琴協奏曲慢板樂章》。由於名指揮Gerard Schwarz與西雅圖交響樂團的排列異於尋常,所以在音場前排左右分列第一與第二小提琴組。前排左中是大提琴組,右中是中提琴組。第一小提琴組後音場最左則是低音提琴。大提琴組後排是木管組。音場最後排從左到右為法國號、敲擊樂組、小號與長號、低音號。了解相對透視位置有助於評估您調音的精準度。在這一樂章起始,您應當聽到兩側小提琴組弱聲綿密的合奏,逐漸中低音弦群加入營生豐潤絲綢般弦韻,然後法國號進入和弦。請注音主奏的鋼琴,如同音樂會現場形體比例出現,但是琴韻的迴響仍清楚縈繞舞台側牆。這一如真的音效就是錄音師的技藝。在這一錄音,Eargle特別在離開鋼琴2英尺處以一對心型麥克風以較低適當電平拾音的效果。

<<< 第十八掌 >>>

【被丟棄的寶貝】這張專輯是我所認知台灣有史以來至今最好的打擊樂錄音,名師宋文勝的經典作品。由台北打擊樂團在中○新生教會的錄音。第18招就是選自其中的《為打擊樂四重奏的三首小詩》(金希文作曲)第三首《擺動你的手臂》。您應當明確【看】到在音場深處,四位打擊樂手連成一氣,活生跳躍。在音像的定位

以上是蔡克信醫師所研究整理出來的十八掌擺位法,如果愛樂同好對於這個擺位方法有興趣的話,可以關注「蔡克信調音研究社」粉絲頁,報名上課。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743162651187981&set=gm.6719456588155410&idorvanity=843368775764250

空手道調音

. https://m.youtube.com/watch?v=GzyiJTGPsZk 精華摘要調音課

不知是那個研討會 還是音響展裡的講座 在YOUTUBE

蔡克信調音社課程影音
1、蔡醫師論居家聆聽與音樂廳
2、黃柏齡論如何解脫音響的迷失,錄音V S現場
3、黃柏齡論無間道20週年之音響謬誤
4、黃柏齡之正確的音響觀
5、蔡醫師之WHD
6、蔡醫師之居家聆聽音響環境
7、蔡醫師十八掌第一掌
8、蔡醫師講相位
線是正確相位卻不正確
9、蔡醫師極性判斷
10、侯老師講第七掌
11、林老師講第八掌
12、蔡醫師講總結
蔡醫師講第七掌
蔡醫師講第八掌
(有到40就應該要調出來)
基本上喇叭的後牆要硬
13、蔡醫師講HP,擺位開始不要toe in
何時toe in
14、侯老師白紙示範toe in
15、蔡醫師講HP音響要項

https://www.facebook.com/tsaiaudio1812?locale=zh_TW

蔡克信調音研究社

非營利組織
聯絡資料 : 民生東路五段30號3樓, 10572
E-MAIL : [email protected]